破解眼科慢病管理痛点:国内首个居家眼压监测公益项目“长青计划”启动

 

 

破解眼科慢病管理痛点

国内首个居家眼压监测公益项目“长青计划”启动

 

多位眼科专家共同见证国内眼压管理迈入“居家主动监测 + AI 智慧共管”的新阶段

 

2025年9月4-7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CCOS2025)在杭州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凝聚共识 守正创新”,作为在我国举行的大型眼科盛会,参会代表超过1万人,超过千名的国际、国内著名眼科学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和交流。

会议期间,由“青光眼慢病管理中心”发起覆盖全国的国内首个居家眼压监测公益项目“长青计划”顺利启动。本次大会副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作为此公益计划的发起召集人出席“长青计划”启动会,启动会还邀请到浙江大学眼科医院王凯军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黄晶晶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大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莉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刘莛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孙红教授、天津市眼科医院杨瑾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郑雅娟教授、唐山市眼科医院谢九冰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潘晓晶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郭慧教授等十余位眼科专家共同见证公益活动的启动。

“长青计划”旨在践行“健康中国 2030”对慢病管理“智慧化、家庭化”的升级要求,构建“筛查-治疗-随访”全周期的眼压监测体系。此前,居家眼压测量因设备成本高、非便携、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难以普及。本次公益活动通过“免费用机+专业服务+AI 赋能”的组合模式,打破用户居家测量的经济门槛,又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填补国内动态眼压数据库空白,为推动我国青光眼诊疗从“被动干预”向“主动预防”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

海思盖德集团将向“长青计划”公益项目无偿提供价值近2000万元的海思微®回弹式家用眼压计(II类医疗器械)及相关配套服务用于推进该公益计划的实施

 

 

青光眼管理紧迫性与智慧化需求双重驱动

作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我国青光眼患者人数已超2100 万,且呈现“高致盲率、低知晓率、低管理率”特征——据《青光眼综合防治蓝皮书》(2023)调研,仅36.1%患者能按时复诊,70%患者无法自主感知眼压波动,33.21%的专科就诊患者甚至不了解自身“目标眼压”;更关键的是,研究显示51.7%的青光眼患者眼压峰值出现在17:00后的非门诊时段,传统“门诊单次监测”模式不仅漏诊关键峰值,更难以捕捉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的夜间眼压升高现象,成为延缓视神经损伤、避免视野恶化的核心瓶颈。

孙兴怀教授:长青计划公益活动最核心的临床价值

 

 

孙兴怀教授

 

当前我国青光眼管理面临“三大痛点”——复诊率低(仅36.1%患者按时复诊)、漏测关键眼压峰值(51.7%患者峰值出现在非门诊时间)、患者目标眼压认知不足(33.21%专科患者不知自身目标眼压),这些痛点直接导致诊疗延误与视神经不可逆损伤。“长青计划”的核心临床价值,正是通过“2年零元用机+全周期服务”模式,打破居家眼压监测的经济与技术门槛:患者仅需缴纳押金(期满全额退还)即可使用海思微 ®回弹式眼压计,该设备与金标准 Goldmann 眼压计相关性达98.6%,能精准捕捉晨起、夜间等门诊遗漏的眼压峰值;再结合“小青 AI”的数据曲线分析,患者可主动掌握眼压波动规律,医生也能基于动态数据调整用药或手术方案,真正实现“从被动门诊干预到主动居家共管”的转型。

向下滑动阅览

 

与此同时,我国青光眼诊疗还面临“个体化适配不足”的挑战:“长期动态眼压数据的缺失,让医生无法精准判断患者的眼压波动规律,更难制定‘一人一策’的治疗方案。”会议主席孙兴怀教授在致辞中指出。

 

王大江教授:忽视眼压动态监测会直接影响青光眼患者预后

 

 

王大江教授

 

“动态监测”并非“单个时间点的多天测量”,而是指“覆盖全时段、贯穿全病程的眼压数据采集”——具体包括24小时内的节律波动(如晨起、午后、夜间)、长期(月/年)的眼压漂移趋势,以及治疗干预后的动态变化(如用药/手术后的眼压响应)。传统单次监测的问题在于“以点代面”。动态监测的核心价值,就是还原眼压的“真实全貌”,避免因“单一时间点数据”导致的诊疗误判。

向下滑动阅览

 

 

两年“免购免租用机”眼压居家测:构建全周期居家管理保障体系

“‘长青计划’的价值不仅在于‘让患者用得起设备’,还在于‘让数据产生临床价值’。”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黄晶晶教授分享到,通过家庭式眼压管理,医生不仅能精准掌握患者的眼压节律(如青光眼患者多在深夜/清晨出现眼压高峰),更能评估降眼压药物的“夜间效应”“长期疗效”,避免因“漏测峰值”导致的用药误判。

黄晶晶教授:眼压家庭式管理能为患者带来的具体获益

 

 

黄晶晶教授

 

眼压家庭式管理能为患者带来至少有三方面核心获益。第一,提升诊断准确性:NTG的患者经常因门诊测量眼压“正常”被漏诊,而家庭监测能发现其夜间眼压升高(NTG夜间波动达3.47mmHg),避免“正常眼压”假象导致的诊疗延误。第二,优化治疗方案:比如患者使用降眼压药物后,门诊测量眼压降至18mmHg,但家庭监测发现夜间仍达22mmHg,医生可据此调整用药时间(如改为睡前用药)或联合用药,避免视神经持续损伤。第三,提高治疗依从性:当患者通过家庭监测看到“用药后眼压曲线更平稳”、“峰值降低”,能直观感知治疗效果,从而减少擅自停药、漏药的情况。

向下滑动阅览

 

为切实破解青光眼患者的居家监测难题,“长青计划”创新性推出“公益期免购”机制:凡是确诊青光眼患者(含闭角型、开角型、继发性、先天性等)、治疗期患者(药物/激光/手术后),青光眼高危人群(高度近视、长期使用激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或者关注眼健康的人群,在签署公益活动协议后,仅需缴纳设备押金,即可在二年内免费使用海思微®回弹式眼压计居家监测眼压。

刘莛教授:哪些人群是眼压动态监测的“重点对象”?

 

 

刘莛教授

 

结合国内外指南(如2021 EGS 指南、2020中国青光眼指南)与临床数据,至少四类人群需重点关注。第一类是青光眼确诊患者,尤其是 NT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进展期 POAG(开角型青光眼)——NTG 患者24小时眼压波动达5.62mmHg,且夜间升高明显,仅靠门诊测量易漏诊;进展期患者眼压波动>3mmHg 时,视野恶化风险翻倍。第二类是青光眼高危人群:包括有家族史者、高度近视(眼轴>26mm 者)、长期使用激素(如哮喘患者用吸入性激素,眼压升高风险升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血管灌注压异常加剧眼压波动)。第三类是治疗调整期患者:如刚启用降眼压药物(需监测24小时降压效果)、换药/联合用药(需评估是否覆盖夜间峰值)、激光/手术后1-3个月(需警惕眼压骤升/骤降)。第四类是特殊类型青光眼患者:如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眼压波动大)、先天性青光眼(儿童患者无法配合门诊多次NCT测量)。

向下滑动阅览

 

 

居家监测 + AI 赋能,推动科研与临床双向创新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同步引入国内首个青光眼 AI 垂直模型“小青”,为参与者提供全周期智慧化支持。作为“长青计划”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撑,“小青 AI”可协助用户根据云端平台的居家眼压数据生成的24小时/周/月眼压曲线,识别“晨起峰值”、“夜间升高”等异常波动进行数据智能分析;并可以通过患者端交互服务,支持科学答疑(如“眼压值偏高怎么办”、“如何正确测量”)。

孙兴怀教授:“公益+AI”模式在青光管理中的未来潜力

 

 

孙兴怀教授

 

“小青 AI” 作为国内首个青光眼 AI 大模型,其价值在于让“海量居家数据”转化为“智能化诊疗工具”。而“公益”则是打破技术普及壁垒的关键:若仅靠患者自费购买家用眼压计(海思盖德所赞助的便携式眼压计设备超9000元),多数家庭难以承担。“公益 + AI”的组合,既让低收入患者享受到智慧医疗服务,又为科研积累了真实世界数据,未来有望成为青光眼慢病管理的“中国范式”。

向下滑动阅览

 

 

覆盖千万家庭:从公益项目到青光眼管理新生态

据了解,海思微®回弹式眼压计目前已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等20余家三甲医院的视光中心或外延药房,对“长青计划”公益活动感兴趣的参与者可在京东商城搜索“长青计划”签署协议。启动会后,首批2000台海思微®眼压计将陆续发放至全国参与者手中,惠及中国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

作为该公益项目的设备支持方,海思盖德集团是一家专注于青光眼患者群体的创新医械公司,拥有全病程解决方案,产品覆盖监测、治疗,业内领先。目前拥有上海、苏州、南通三大基地,获评2023、2024年度“潜在独角兽”企业等荣誉。公司已成长为微创青光眼赛道的头部企业。企业开发的“小梁网超微支架引流系统”是目前全球最小的III类植入体之一,于2024年2月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绿色通道。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该领域产品的空白。“我们希望以‘长青计划’为起点,让国产创新家用回弹式眼压计走进千万家庭,用‘科技+公益’的力量,守护每个患者的光明,践行’用我们每一分努力,呵护患者每一线光明’的承诺。” 海思盖德总经理赵鹏博士和董事张龙先生表示。

海思盖德董事张龙先生分享海思盖德集团推动“长青计划”的科研-公益-品牌初心

 

公益活动,名额有限,快来戳链接详细了解吧!→

 

  关于海思盖德  

用我们每一分努力,呵护患者每一线光明!

海思盖德生物医学科技集团,拥有上海、苏州、南通基地,获评2023、2024年度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苏州工业园区十四届领军人才等荣誉。

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微创青光眼赛道国内头部企业。其中“小梁网超微支架引流系统”产品面向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是目前全球最小的III类植入体之一,该产品于2024年2月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绿色通道。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该领域产品的空白。

021-65386885

https://www.healthguard-biomed.com/

更多资讯欢迎访问海思盖德社交圈

海思盖德公众号

海思微官方旗舰店(微信)

海思微官方服务号

微信扫一扫,问小青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产品标题

剩余 0

购买数量
- +
确认删除?
忘记密码

登录

请登录你的账号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立刻分享给好友

点击屏幕右上角将本页面分享给好友

知道了

授权获取定位

本站点由易极赞提供技术支持